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于1842年8月所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一句。

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个正直的读书人,对官场腐败非常不满,就在自己任上进行了一些“利国便民”的改革,深受百姓称颂。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鸦片已在中国大量贩卖。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万以上的人吸食鸦片,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国防和财政收入,影响了百姓的生活,有识之士遂开始力主禁烟。林则徐也三次上书,力陈鸦片之害。

虎门销烟

道光帝当时对林则徐的作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1838年11月27日起连续八天宣见林则徐,授林则徐钦差大臣关防之职,到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表示自己决心禁烟。

林则徐在京期间的短暂时间内,除了接受召见,还访朋会友、拜师问道,广泛征求对严禁鸦片的意见。其间,得到了其挚友、时任礼部主客司主事的龚自珍的大力支持。

林则徐接旨后立即赴任,在广州进行了六七天的实地调查,还雇了四个翻译深入了解鸦片贩卖情况,然后采取了相应对策。在禁烟行动中,林则徐遭遇了空前的压力。不仅英国人图谋反抗,甚至中国的十三行也极力阻挠。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林则徐严肃指出十三行参与贩卖鸦片的罪行,要求他们自首以求宽大处理,同时传谕各国商人,要求他们将鸦片尽数缴出,保证再不贩卖,并表示自己将与鸦片贩卖斗争到底。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得知消息,连忙从澳门赶到广州,企图保护英国鸦片商人,但被中国百姓围在商馆。林则徐得知后当即下令封舱、围馆,督促外商缴烟。

义律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如数缴出20283箱鸦片,签署“永不夹带鸦片”的保证,这才在林则徐的驱逐下得以离境。

林则徐以严密的计划方法、严肃的纪律,顺利地完成了空前绝后的收缴鸦片的任务。皇帝对他的作为表示了嘉奖和肯定。

在林则徐的指挥下,从1839年6月3日开始,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拉开序幕。当天,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林则徐在广东巡抚怡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礼台,宣布以“海水浸化法”开始销烟。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挖两个水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以防鸦片渗漏。然后再挖一条水沟,使海水流入池中,然后把鸦片捣碎,投入池中浸泡一些时候,再撒下石灰。等到海水退潮时,打开销烟池前面的涵洞,销溶后的鸦片就会随着海浪流入大海。全部鸦片销溶后,再用清水刷洗池底,以求不留残余。

林则徐在销烟前发出告示,准许外国人到现场参观。一些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不相信林则徐有办法不留贻害地销毁所有鸦片,特地前来观看,到最后无不向林则徐脱帽致敬。从6月3日到25日,除了留下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200多万斤鸦片全部被销毁。

销烟同时,林则徐制定了《禁烟章程十条》,规定:吸食者要主动把烟土和烟具交官,不追究缴者姓名。同时设立官办的收缴总局和分局,收缴烟土烟具,劝说吸者戒除毒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