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本是楚国人,却为什么要效力于秦国

李斯本是楚国人,却为什么要效力于秦国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候做过楚国的一员小吏,专门负责掌管文书,每日过着重复无聊的日子。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做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并不是李斯所想要的。

眼下楚国早已经是日薄西山,李斯即使有万般才华,也不知道该如何施展。这么多年,李斯都觉得自己时光虚度,胸中无韬略、袖里无乾坤,这样的人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碌碌无为。只有首先丰富自己,加大自己的筹码,才能够在其他国家中施展抱负。

为了实现厚积的志向,李斯来到了荀卿这里,向他学习“帝王之术”。不久之后,韩非也意气风发地来到了荀卿的面前,荀卿正愁自己后继无人,遂全心全意地教授他们,加之这二人都是天资聪颖,很快便成了荀卿的得意门生。

荀卿一改过去孔孟之道空谈政治理想的弊端,从当时的政治局势出发,打破常规,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和新兴统治集团的需要,并且广泛地吸收了法家的治国主张,主要是涉及如何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帝王之术”。

正好,李斯和韩非满怀着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理想,到此学习治国之道。只是,荀卿还没有将自己的学问全部传授给自己的这两个得意门生,这两个人便想要离开自己去谋取前程了。

韩非倒是很容易确定自己要求投效的国家,那就是韩国。李斯经过艰难选择,最终确定了自己前去投效的方向——秦国。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天下虽然尚存有七个雄霸,但是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只有秦国。

这时,从军事上讲,经长平一战过后,赵国已无力和秦国争锋;从国力上讲,齐国虽然强盛,却不复当年稷下学宫兴盛之时的繁荣,君王无能,军事颓废,无力争夺天下。

其他国家更是不值一哂,甚至是自己的师弟韩非所去的韩国,也终免不了败亡的下场,他不知道韩非此去是福是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和韩非相生相克,定然不能去一个国家。一山不容二虎,到时候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昔日荀卿也曾到过秦国,只可惜秦国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他很奇怪李斯为何会选择去秦国。

李斯回答道:“先生有句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先生当年到达秦国,秦王之所以没有接受先生的政治主张,无外乎先生的主张并不适合当时的秦国。如今世易时移,加之学生对先生的学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相信到了秦国,必然能够大展拳脚。师弟韩非曾经说过,纵观天下,四海之内唯独秦国能够成就千古帝王的不拔之基业,虽然七国争雄,其余六国却弱上了不止一筹。今日学生既然学有所成,就必定要抓住机会,与天下间纵横捭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