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哪个朝代的人?韩愈的生平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朝河南河阳人,但他祖籍是河北昌黎,所以一般称他为韩昌黎。
韩愈晚年担任过吏部侍郎,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或者人事部,侍郎就是副部长,这是韩愈一生中做到过的最高官位,所以又称他为韩吏部。
韩愈死后谥号为“文”,因为他的文名盛极一时,所以又称韩文公。
韩愈三岁而孤,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早年流离困顿,但是从小就爱读书,想长大出来做一番大事业。二十岁时到长安考进士,三次不中。二十五岁以后才考中进士。
但当时进士还不是最高的,中了进士后还要考博学鸿词科。他又考三次不中。这种情况下,他当不了官,只能做人家的幕府,也就是后来的师爷。
后来,因为他文名大盛而回京出任博士官。三十六岁以后升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一个言官,就是对朝廷施政提意见的官。
韩愈是个有理想有坚持的人。有一次,许多地方闹灾荒,他上书论天旱人饥,要求减免老百姓的赋税。皇帝不听,但也不能处罚他,只能调职到三阳县做县令。
唐宪宗时,他又回来做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全国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进入国子监备用,将来出来做朝廷官僚。
韩愈去做国子监的校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校长或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然后一直升迁到太子右庶子,官很高,但是不得志。为什么?
因为官位虽高,但没有实权。他是想有实权施展抱负的,但是始终得不到重用。
他五十岁以后跟从裴度讨伐地方军阀吴元济立了功,被提拔为刑部侍郎,后来又转任过很多职务,如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
在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皇帝把法门寺的佛骨迎入宫中奉养三日,举国若狂,沿途动用了大量的民力、物力,每一步都要有老百姓迎送、烧香、供供品,老百姓甚至有烧自己的手指,在自己背上浇油点火来迎佛骨的。
这时候,韩愈出来说话了。他劝阻唐宪宗迎佛骨,写了千古名篇《谏迎佛骨表》,一直流传到现在。
但宪宗看了大怒,要把他杀头,因为他当时不是言官而是刑部侍郎,可以杀头的,谁让你对皇上大不敬。
后来裴度等一批大臣救他,劝皇上不能杀,才被贬为潮州刺史。那时候的潮州离长安很远,是边荒之地。这一路非常艰辛,不像现在坐飞机转眼就到。
他走到蓝关,就是现在的蓝田县,快要过秦岭了。大雪纷飞,马都不肯走了。韩愈遇到侄儿韩湘。韩愈写了一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对侄儿说,我们在这里偶然相遇,你应该是有目的而来的。你是来为我收尸的吧。
潮州那个地方,古代有瘴气,所以那里的潮江就叫瘴江。中原人不适合当地气候经常生病,往往死在那里。
后来韩愈很惨,好几个亲属死在那里,因为水土不服,沾染了瘴气。到唐穆宗即位后,韩愈才回到京城长安,57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