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

元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

皇帝死后,总是要风光大葬,这样才不会有失皇家的颜面,每个封建王朝都是如此,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着元朝皇帝死后的事情:“元朝皇帝驾崩,用哕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元代皇帝如何防止陵墓被盗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元朝皇帝死后,随从会挖掘一道深沟,将他的遗体放在一个大树掏空后做成的棺材里。然后将棺材放入深沟中,用土填平,让马踩平,还要用帐篷将这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看起来和周围的草地一样后,才会将帐篷撤走,这样墓葬的地点就不会泄露了。

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根据南宋文人的笔记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他的遗体就被运送到了漠北肯特山下某处,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埋葬,所以,至今无法确定成吉思汗的墓葬所在。

在全部的埋葬工作完成后,蒙古人就会在墓葬地表杀死一头小骆驼,这时,小骆驼的母亲就会记住这个地点,每年祭祀时会将母骆驼牵去,而看到母骆驼停在某个地方悲伤地流眼泪,那就说明,这个地方是当初埋葬的地点了。

蒙古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他们征服中国大部分土地并非全靠武力,也要依靠智慧,虽然用骆驼寻找祖宗坟墓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过也算是后人对元朝帝王没有陵墓的一个探索揭秘过程。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就是薄葬简丧,这和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蒙古人在草原上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当人死后,蒙古人会让死者坐在一顶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下葬,然后将随葬的一些肉类、弓箭放入土里,表示死者死后有肉吃,有弓箭用。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逐渐接受了汉文化,开始用棺木葬人,但比起汉人帝王来说,元朝的帝王墓葬要简单得多。元朝的皇帝死后首先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却不能有汉族官员参加,只有蒙古人能参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