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卢循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
晋孝武帝死后,东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封建剥削严重,农民负担格外沉重。他们有的沦为奴隶、佃客,有的逃亡山海屯聚反抗。
司马元显掌握大权后,为了建立自己的军队,以与长江上游的桓玄、下游的刘牢之相对抗,于隆安三年(399年),强征东南八郡的“免奴为客”的农民当兵,因而纷起反抗。
孙恩,琅邪人,世代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叔父孙泰是道教首领,因密谋起兵,被杀。孙恩逃到海岛上,聚众百余人,准备报仇。
隆安三年十月,孙恩带一百多人从海上登陆,攻破上虞、会稽(两地位于今浙江绍兴)等地,诛杀内史王凝之。
义军得到广大农民和奴客的拥护,也获得部分不满朝廷的地主阶级的响应。起义后,许多官僚和土族被杀,不少官府和地主庄园被焚毁。
此后,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浙江大部和江苏东南)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史称“旬日之中,众数十万”。
东晋王朝派谢琰、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起义军不敌,转移到海岛上。
从隆安四年(400年)到元兴元年(402年)起义军多次登陆作战,最后一次登陆时被晋军击败,孙恩投海而死,余部由他的妹夫卢循率领,转战各地,继续战斗。
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东晋派刘裕北伐南燕。卢循乘机北上,分为两路,大败东晋卫将军、北府名将刘毅,直抵建康城外。
这时,刘裕已灭南燕,率军南归,进驻京口(今江苏镇江)。卢循惊慌失措,犹豫不定,贻误战机。
在南撤的路上,多次作战失利,后来只剩下几千人。义熙七年(411年),卢循再攻交州(今越南境内),战败投水而死。
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后共有数十万人参加,战斗持续了十二年之久,几乎扫荡了东晋的全境。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以士族为核心的封建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