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削藩策略与平叛战争的初步尝试

唐宪宗李纯削藩策略与平叛战争的初步尝试

公元806年,28岁的唐宪宗李纯继位,改元“元和”。当时距安史之乱已有40多年。40多年中,中央王权与地方藩镇形成尖锐对立的局面,对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极大。

肃、代两朝,中央日弱之势。德宗初行裁抑,酿成“四王”之乱,王朝几至覆亡。顺宗因病,即位七月即被迫禅位。宪宗是在藩镇气焰十分嚣张的情况下继承王位的。

唐宪宗李纯削藩策略

宪宗即位之初,对待藩镇问题十分谨慎。元和元年(806年),首先遇到的是西川刘辟的叛乱。刘辟原为西川节度使(镇治在今四川成都市)韦皋的府佐,任剑南支度副使。

韦皋死,刘辟自为留后,使渚将上书要求他继任节度使。宪宗没有同意,征刘辟为给事中。刘辟拒不受征,阻兵自守,公然发动武装叛乱。

这时,宪宗即位伊始,想用妥协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安定,遂以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刘辟并不以此为满足,在要求兼领三川遭到拒绝后,发兵围攻东川节度使李康。

宪宗欲讨之而又不敢轻易用兵。谏议大夫韦丹上疏:“今释辟不诛,则朝廷可以指臂而使者,惟两京耳。此外谁不为叛!”

宰相杜黄裳、翰林学士李吉甫也力主用兵,于是宪宗决意讨伐,任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兵讨之。不意仅用9个月时间,即平息了刘辟之乱。

与此同时,夏绥留后(镇治在今靖边县内)杨惠琳也以武力对抗唐廷,请继其舅韩全义为夏绥节度使。宪宗下令讨伐。不久,杨惠琳为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所杀。

西川叛乱平定后的第二年(元和二年,807年),又发生了浙西(镇治在今江苏镇江市)李錡的叛乱。

李绮为唐宗室,德宗时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诸道盐铁转运使。他利用职权,“多积奇货,岁时奉献”,上媚皇帝,下赂权贵,顺宗时受任为浙西节度使,亦称镇海节度使。宪宗平定刘辟、杨惠琳之乱后,藩镇的气焰有所收敛,多求入朝。李绮迫于形势,也假意请求入朝。不久,阴谋败露,遂发动叛乱。

扬州是江南财赋的集中地。唐人素有“扬一益二”之称,意思是说,当时除长安、洛阳之外,扬州和成都是最繁荣的经济都会。如果浙西闹独立,对唐王朝危险程度比益州闹独立有过之无不及,所以必须解决浙西问题。

宪宗以淮南节度使(镇治在今江苏扬州)王锷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统淮南、宣歙等道之兵进讨。李绮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他部署谋袭宣城(今安徽宣城县)的军队还未出发,兵马使张子良等,即与其甥牙将裴行立同谋倒戈。李绮在众叛亲离下被械送长安处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