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作者是谁,“论语”二字作何解释?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专弟子。《论语》虽然和孔子有关系,但并不是孔子著的,只是记载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为什么叫“论语”?你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论,什么叫语。这在古汉语是两个概念,论是论,语是语。
“论”是解惑,你对一件事有感而发,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语”是对话,问答,不是自己主动发表看法,有问有答才叫“语”。
所以,看了整部《论语》就知道,有些是孔子或是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是学生问,他来答,师生之间的对答。
《汉书•艺文志》记载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时人就是当代人,和孔子同时代的人,不一定是他的弟子,也有各国的国君或贵族)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弟子之间讨论,那时孔子已经不在了,讲到一个题目,他的某个学生想到孔子曾说起过,便转述老师的话)门人相与辑而论纂,(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死了以后,他们就把自己的笔记整理出来,辑录下来。)故谓之《论语》。”
程颐说过,《论语》应该是有子和曾子的门人整理的,这是有道理的。孔子七十二高徒,《论语》中唯一提到曾子和有子的时候称“子”,这是整理的学生有偏心,只把自己的老师称子。“子”是一个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其实,其他人,特别是颜渊在孔门的地位比任何人都高,但却没有称子。你看古人读书很细心。他从这当中看出来《论语》应该是有子和曾子的学生整理的。
《论语》有多种版本流传,到汉代只剩下三种:
一种叫《鲁论语》20篇;第二种是《齐论语》 22篇,还有一种《古文论语》21篇,就是从孔府的墙壁里找出来的。
西汉末年有个大臣叫张禹,以《鲁论语》为主,结合了《齐论语》编成20篇,12000字。以后官方教科书就是以张禹整理的本子为主了。
从西汉到东汉几百年过去了,郑玄又整理成一个新本子,并且加上了自己的注释。因为从孔子时代到东汉末年,很多词汇都已经很陌生了,所以必须有注释才能读懂。从此用的都是郑玄的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