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和狐狸本无关系,为什么又说“兔死狐悲”

兔子和狐狸本无关系,为什么又说“兔死狐悲”

我们常常将那些对同类的不幸而感到悲伤的行为称为“兔死狐悲”,可是兔子和狐狸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并非同类,可兔子死了,狐狸为什么要伤心呢?

其实,“兔死狐悲”原为“狐死兔泣”,这个成语,出自《宋史》。

兔死狐悲

在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起义军。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

后来,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县),但李全一直有割据一方的野心。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原文是‘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在后世的《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也使用了此意,原文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后来,人们便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固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现在则多用于贬义。

除了正史记录的“兔死狐悲”的来源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关于狐狸和兔子的寓言故事。

从前,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一只狐狸和兔子联盟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有一天,正当它们在田野中时,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正好路过,看到狐狸在兔子的尸体旁痛苦,便觉得奇怪。狐狸悲哀地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它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也活不了,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昕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啊!”后世便用“兔死狐悲”来表示对同类的死亡或不幸而感到伤心的意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