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个新的民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2)
由于回族人与其他色目人最先归附蒙古,又屡立战功,并且极善理财,因而受到元廷的优待和重用。政治上的特权,经济上的优待,已十分明显,回族,上层人物已成为蒙元统治阶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仕官、科举、刑罚和私有兵马等方面,可以得到比汉人好一些的待遇。
据文献记载,回族人在政府中担任各种职位的官吏不少,其中任职中书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者多达三百二十人;在十个行中书省任丞相章、参政等重要职务者多达六十五人。至于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路、府、州、县各级政府机构中任达鲁花赤等官职者就更多了,当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回族政治家。例如,赛典赤.瞻思丁就是一位回族杰出的政治家。
尽管元代回族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但对广大普普通通的回族人而言,却处于无权无势的地位,甚至沦为驱口(即奴婢),供人买卖,尤其到了元朝后期,回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一方面,回族上层人物,特别是各级官员,对元廷始终忠贞不贰,他们对抗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在战乱中“死节”者人数颇多,不少回族人为挽回元朝的江山而不惜牺生生命。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回族人为推翻元朝而成为明代开国元勋和将士。
在元明两代更替之际,全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割据势力方国珍、陈友定控制的地盘,大汉族主义复仇思想浓烈,在打击报复蒙古人的同时,排挤、打击、屠杀色目人(回族人)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泉州发生亦思巴奚战乱后,陈友定乘机大肆杀戮色目人,迫使大批泉州回回逃离或更姓埋名。到明代初年,许多回族的家族踪迹已不可考,回族人因战死、隐姓埋名、难等致使人口锐减,泉州及东南沿海一些地方的回族人从此音信皆无也始于此。
在元代,回族人通过官职调迁、军队驻防、屯田、官营手工业局场、商业活动、宗教活动等,散居于全国各地,与广大汉人杂居同处,他们把带来的科技知识、宗教民俗等传入中国,在保持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吸收各地的中国文化并加以发展,因而大大丰富并发展了中华文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元代,回族人家族中不少人从第二、三代起,渐渐接受本地文化,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书画家,其成就令当时各界感到惊奇。作为著名画家、诗人的高克恭,擅长画山水、黑竹,与赵孟齐名,其画和诗至今有存。在元代重开科举后,许多回族人中举入仕,其人数在蒙古色目人右榜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各方面,回族人均有突出表现。
来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各族的穆斯林,种族和语言各异,因此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而创制的新波斯文回族字即成为当时回族人中通行的文字,也是当时国内通行的三种官方文字之一,回族国子监则讲授回族字和“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助于回族世俗文化,诸如文字语言学、文学、史学、哲学、阴阳学、医药学、天文历算、地理学、工程技术等的形成和发展。
元代是回族人壮大自己的时代,也是回族民族共同体主体形成的时代。元中期以后,回族人或受汉文化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已不可避免。随着回族人遍及各地,各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也不断建立,执掌教法的人称“恰的”,可以依照伊斯兰教法处理穆斯林中的婚姻、财产纠纷,判断他们之间的是非曲直。
有元一代,回族人已遍及全国城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元代进入中原的回族人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