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之争是哪两派之间的斗争?朋党之争名词解

朋党之争是哪两派之间的斗争?朋党之争名词解

朋党之争一般是指唐代后期的两派朝官之争,是封建士大夫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

从宪宗至宣宗的四十余年间,朝臣中分成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及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两大官僚集团。他们各自结党、相互倾轧,为祸甚烈。

朋党之争是哪两派之间的斗争

最初两党结怨于宪宗元和年间。李德裕之父李吉甫为相,主张对藩镇用兵。庶族出身的进士牛僧孺、李宗闵等反对对藩镇过分强硬,李吉甫怒而加以排斥,牛李二党由是交恶。

后来,李德裕任翰林学士,因恶中书舍人李宗闵曾讥其父吉甫,指责牛僧孺等在科举考试中营私舞弊,贬李宗闵为剑州刺史,连带被贬者共十余人。

到牛僧孺等得势,又反过来贬逐李德裕一派。于是牛、李便各自交结宦官,党同伐异,作意气之争,使国乏诤臣、朝政荒废,对于严重的社会矛盾却无心解决。

总的来说,李党世代公卿,支持唐廷抑制强藩;牛党大多来自地方州郡,与藩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利害相关,主张姑息处之,希望朝廷承认割据事实。

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上,双方态度也相去甚远……两党争持日久,最后变为意气相攻。

唐代的朋党之争削弱了中央的力量,使唐后期的政治更加腐败。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外重内轻的局面愈发严重。

总之,朋党之争与藩镇割据以及中官(即宦官)干政使强大的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直至灭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