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校教育的“宗学”和“觉罗学”简介
清代的教育基本上承袭明代制度,在京师中设国子学,地方上设府州县学。所不同的是“宗学”和“觉罗学”的设立。
一、宗学
“宗学”是专门为皇族子弟设立的学校。这种制度并不始于清代,汉平帝时已开始设置宗师,即专门教育宗室子弟的职官,以后很多朝代都相沿不改。
不过,清代又把“宗学”和“觉罗学”合并在一起,称“盛京宗室觉罗官学”。
二、觉罗学
“觉罗学”是专为“觉罗”子孙设立的学校。“觉罗”实质上也是宗室,只不过不仅仅是努尔哈赤的直系罢了。
“宗室觉罗官学”也是专门为清廷皇族子弟设立的特权学校,学习汉文也学习满文,开设经、史、文艺等课程,尤其重视对骑射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其教学目的是为皇室培养高级统治人才。
清代统治者利用教育、科举等文化事业为自己培养忠实的奴仆,进行奴化教育,这种做法当然要受到进步思想家、教育家的反抗。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是王夫之、颜元等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
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他以唯物主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对已经僵化的宋明理学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
他提出人性日生日长,性与习成的理论,认为人性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对其不断完善将有重要作用。
颜元(公元1635—1704年)
字易直,号混然,别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家境贫寒,曾经务农、行医、贩药以谋生。他大部分时间在乡间教学,晚年曾短期到漳南书院主教。
颜元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兴建学校是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坚决反对当时的教育制度,反对只在“文墨世界”中下工夫,反对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要培养有经世济民本事的真儒而不应培养只会说不会干的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