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平天国同期的捻军起义简介

与太平天国同期的捻军起义简介

捻军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动于中国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捻军原称捻党或捻子,起于康熙年间,本为淮河两岸穷苦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武装团体,每一股为一捻子,有数人至一二百人不等。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后来,也有恐吓取财、勒索而实与盗贼无异的现象。

捻军起义

越是荒年欠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而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

参加捻军的成员,主要是破产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各捻之间互不统属,战斗时由首领召集,起初只进行抗粮、抗差、劫富济贫等小规模的活动。

1853年,太平军北伐道经淮北一带,捻党纷起响应。1855年张乐行在雉河集与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制订《行军条例》十九条,组成捻军,建立黄、红、蓝、白、黑五旗军制。

1856年7月,张乐行乘虚袭占了淮河流域的商业重镇三河尖,获得了大量物资,补充了大批人员,士气大振。

1857年春,张乐行率领捻军渡淮河南征,与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军会师霍丘和正阳关。年底,内部出现分歧,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

后来,张乐行与太平军联合作战,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转战于豫、皖、苏、鲁等省,大败清军,张乐行晋升为征北主将,被封为沃王。

1863年张乐行被俘遇害。1864年捻军首领张宗禹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部会合,推赖为领袖,整编队伍,屡败清军。

1865年捻军在山东高楼寨击杀镇压太平天国的悍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1868年捻军分为东捻军与西捻军,东捻军由赖文光率领,转战于鄂、豫、皖、鲁一带,不久赖文光在扬州牺牲,东捻军覆没。

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西上陕西,与回民配合作战,同年8月南撤到山东茌平被镇压,张宗禹渡徒骇河不知所终,一说投河而死。至此,捻军起义失败。

捻军在长期抗清作战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流动战法,常能克敌制胜,但其领导者政治目光短浅,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后期又分兵作战,导致被清军逐个击破,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