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三公”具体都是指什么官职?(2)

历代的“三公”具体都是指什么官职?(2)

隋、唐置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师不主事务,不开府署僚属,三公则开府有府佐。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坐而论道,为皇帝顾问,无一定之事权。若皇帝认为无合适人选,则阙而不置。宋朝先是沿用唐制,后来在徽宗时,废除原先三公之职,改三师为三公,并置三孤,这就成为封建社会后半期的定制,沿用至明清而未变。

以后历代三师三公的人选,都是些尊老之官,作为对他们服务一生的奖励,皇帝给予他们此等名号,表示一种荣誉的意思,并无实际的事权。

赵宋用人与历代稍异,往往将它们加给宰相和亲王。后来皇帝们发现,用自己的子侄辈做自己的师傅,不仅名不副实,而且于理也实在不顺,于是改为仅仅加给最尊贵的大臣,如加给那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这样,亲王们才得以免去做皇帝师傅之累。

在师保官中,历代均以太师为最高荣典,唐代本不轻易以太师加于臣子。可是后来天下大乱,藩镇节度使们纷纷向中央要挟高官厚禄,现有的宰相宫职加给他们犹不满足,唐廷无法,只好以最贵之太师予之。宋人亦以太师为最荣贵,《水浒》中的蔡京正是以太师一职奸蠹朝政而被认为是最大权奸的。明清亦沿此习,臣子多不敢居此位,即死后能沐此荣典者亦极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