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能够代齐的原因及齐威王的雄心壮志

田氏能够代齐的原因及齐威王的雄心壮志

战国时代来临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三家分晋,另一个便是田氏代齐。

田氏能够真正实现代齐的计划,首先自然是因为田氏的权力已经渐渐地超过了姜姓君主;其次则是因为田氏在齐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前者已经成了事实,后者还需要田氏贵族精心的经营。所以,田氏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饥荒和春耕时,用大斗借给百姓粮食和种子,秋收的时候,则用小斗征收赋税。

如此,百姓人人信服,对于姜姓时代的远去,几乎没有任何的留恋。

齐国其他贵族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田氏强大,为此,他们多次打击田氏。那些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早在田成子之时,就建议齐平公施行德政,将百姓不喜欢的刑罚一事交给田氏去办。

但是如此一来,他们反被田氏清除或者打压,田氏还为自己划分了一个比齐平公的管辖区域还大的封邑。齐王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

到了田和时代,时机成熟,田和便将齐康公贬谪到了海边的一座小城之中,从此以钓鱼为生。此后,齐国便正式归入了田氏的治下。周显王四年(前365),齐威王登上了齐国的历史舞台,同年,齐康公死去,死后无子,田氏从事实和名义上,实现了田氏代齐。

经历了祖辈和父辈的励精图治,到了齐威王这里,却似乎没有了当初的豪情万丈。当时齐威王刚刚即位,和赵国的赵烈侯、魏国的魏文侯一样,特别沉迷音乐。所以在齐国朝臣的眼中,齐威王不过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君主。

齐国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韩国、魏国、赵国这三个新兴的国家纷纷踌躇满志地来侵略齐国。连一向安分的鲁国也以齐国田氏擅权为由,前来侵略。一时之间,整个齐国完全呈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

整个齐国都在疑问,齐王究竟是怎么了。齐国还有救吗?齐威王元年(前356),三晋因齐丧,挥师前往灵丘伐齐。

六年之后,鲁国也不甘寂寞,前来伐齐,大军一路打入阳关。又过了一年,卫伐齐,取薛陵。再过了两年,越伐齐,取甄。

眼看齐国就像一块砧板上的肥肉,不断地被瓜分蚕食,齐王痛定思痛,决定改变齐国的现状,适时,齐国来了一个奇才,这个人就是邹忌。

邹忌,齐国人,《史记》上称之为驺忌子。齐威王尚未继位时,邹忌便担任了齐国的大臣。此时的齐威王立志改革,可谓思贤若渴。邹忌听说了这件事情,便鼓琴自荐,齐威王很高兴,遂任命他为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

邹忌刚刚接手相印,淳于髡便前来拜会他,并向他提出了自己治国的五点建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决定齐国命运的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自此之后,齐国不断地强大,齐威王也生出了雄霸天下的野心,甚至还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鼎,向天下宣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诚。其唯因齐,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

由此而观之,齐威王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以黄帝、齐桓公、晋文公等千古明君的功业来发扬乃父桓公的令名令德。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齐威王努力加强边防。使田盼守高唐拒赵,黔夫守徐州拒燕、南子守南城拒楚。用种首为司寇以安境内;拜田忌和孙膑分别为司马和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在他看来,任何国家至宝也比不上这些人才重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