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节度史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战争,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一、安史之乱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唐玄宗统治前期,在边境的若干重要地区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在其辖区内军政、民政、财政无所不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从此,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兴起。

玄宗后期,重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黑暗,也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伪称奉密诏讨杨国忠,率十五万大军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连败唐军,攻入洛阳。

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七月,玄宗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唐肃宗)于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叛军进入长安,所至烧杀抢掠。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与回纥援军收复两京,安庆绪退至邺城(今河南安阳),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降唐。

次年,史思明复叛,并南下救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于范阳,自称燕帝,再度南下攻入洛阳及附近州县。

上元二年(761年),叛军分裂,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军收洛阳,叛军北逃。次年正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而死,叛乱始平。

三、安史之乱的结果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定。叛军攻占洛阳、长安等地,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这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四、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大唐从一个开放帝国向一个内敛国家的转变。

从此以后,盛唐气象不再,疆土日益紧缩,华夏精神低沉。

乱世一直持续到宋初,从此中华文化日趋保守封闭,宋代形成理学,更加钳制人的思想,明清两代更是实行闭关自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