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匈奴族群的发展与消亡
匈奴是活跃在秦汉时期的北方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曰:“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战国时活动于秦、赵、燕以北地区。
匈奴在中国的历史史料中,是一个绕不开的专有名词。从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开始,匈奴人的身影就已经在我国的历史中若隐若现着它神秘的身影。
历史学家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他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命秦将蒙恬将匈奴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并不断南下骚扰。
汉初,刘邦曾率军出击匈奴,中计被困白登山,后采纳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脱险。
为休养生息,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开始转入军事反击。前127年至前119年,经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匈奴受到很大打击,势力渐衰。
后匈奴部落贵族发生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事件。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又娶王昭君与汉修好。其后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一直友好相处。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为二部,南部附汉称为南匈奴,屯居五原、云中、朔方(均在今内蒙古)等郡。留居漠北的称北匈奴,于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击败,部分西迁。
附降汉王朝的南匈奴最终被打散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南北朝时期,南匈奴已经完全汉化。
北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远走欧洲,一部分留在高加索;一部分留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留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留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都融于当地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