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始于哪个朝代,五铢钱的铢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史上的五铢钱始于西汉武帝时期。五铢钱的“铢”是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极轻的分量。
汉初,币制混乱,私铸盛行,引起市场混乱、通货膨胀、民众流亡等社会问题。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可见问题非常严重。
为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汉武帝于元狩五年(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钱形圆,有方孔,重五铢,铸有篆字“五铢”二字。
然而,各郡国官吏旧习难改,私自铸钱,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
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此后各代五铢钱均有铸造,但形状大小不尽相同。
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朝,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到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但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
五铢钱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五铢钱的发行稳定了货币制度,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