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的杂家是怎样的学派,其有何特点?
杂家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但与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杂家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思想主张。比如:
儒家说仁义、讲礼治。
道家讲清静、说无为。
墨家说兼爱、谈非攻。
法家则以法、术、势作为治国大道。
而杂家并没有“自成一家之言”。它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兼儒墨,合名法”,博采各家之长。通过博采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杂家著作以秦朝《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个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只是《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担任秦国丞相期间,招揽门客三千余人,并亲自参与其间,历时近十年而编成的。他要求这些门客“人人著所为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下万物古今之事”。
书编成后,吕不韦将书陈列在都城咸阳的集市门口,悬千金其上,宣称诸侯各国游士宾客有能够加一字或减一字而使其更完善者,即刻赏赐千金。
一开始这本书就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从《史记》开始,便与周易、春秋、国语同列,被认为是“圣贤发愤”之道。到东汉时,高诱还称他为“大出诸子之右”。
但此后评价日低,甚至产生了争议。这也许是因人废书,由于吕不韦以商人的身份投机取巧,富贵而行为不检点,所以功业不值得被提起,但这并不代表这本书就失去了价值。
事实上,《吕氏春秋》可以说是先秦思想文化的总结。到了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也想学吕不韦,召集了一批文人编了一部《淮南子》。全书原有内篇21,外篇33,内篇论道,外篇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