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为什么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为什么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在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横扫欧亚大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域,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的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有着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其军事思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迂回战略。

做出大迂回的决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统帅,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毫无疑问,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都具备。

国防大学的陈湘灵老师曾举过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的例子,向人们展示了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当时成吉思汗的人马分三路进军,大军在开进中,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敌方战略上敏感的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展开。

大皇子术赤、大将军哲别率领三万人的军团,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对此,《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们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他们攀登四千多米被雪覆盖的吉西列阿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个高峰的道口。在大风雪中,用牛皮包住马腿,人穿双层的皮毛大衣,在七千多米的高山之间,在冰天雪地中前进。他们为了暖和身体,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吸喝了马的温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闭起来……

这样的行动令汉尼拔和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也显得逊色。当疲惫的蒙古军队到达费尔干纳盆地,又以惊人的机动作战与敌人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各自鸣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们的战斗报告后,令术赤归队,令哲别率领5000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

成吉思汗等后续部队展开后,亲率5万蒙古骑兵,从北方迂回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地点渡过锡尔河,通过了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个宽500公里的沙漠,曾使650年后的俄军骑兵丧失了全部兵马。

至此,蒙古铁骑对敌人展开了四面包围: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窝阔台,东方有术赤,南方有哲别。

这就是成吉思汗运用大迂回战略最典型的一个战例,它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两大奇迹,而这种奇迹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成吉思汗统率下的蒙古军队才能做到。

难怪有人说,如果腓特烈二世或拿破仑与成吉思汗生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两人也绝对不是成吉思汗的对手。且不说成吉思汗征服的疆域,要比他们二人征服的疆域大得多。

最主要的是,成吉思汗的军队几乎把冲击、刺杀、对垒这样一些军事方法演变到了极致,让人觉得他们不是由肉身长成的人,而是草原上的人和神合为一体的疯子;他们不止生性野蛮,连想法都十分怪诞。更致命的是,他们往往能够实现自己怪诞的想法,用围猎一样野蛮的方法征服别人。

明代史学家宋濂评价成吉思汗时提道:“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

伊儿汗国的重臣、伊朗著名史学家志费尼也在《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提道:“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甚至拿破仑本人也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无这种好运。”

总之,成吉思汗不仅识弯弓,能射大雕,还懂得如何驯“大雕”为自己所用,他绝不只是一介武夫。他的伟大之处,不只是组织培育了伟大的蒙古军团,还在于他深具超前意识的军事思想、管理理念。他既是军事天才,也是政治天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