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东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七月,一支“军队”出现在伊犁河流域的地平线上,正在向东方缓缓行进。
其实,说是军队,倒不如说是难民更恰当些。他们衣衫褴褛,面有饥色,大多数人只能依靠着手中的拐杖,在草原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根本谈不上战斗力可言。离他们不远有一队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清军,见此情景不禁愕然,手中的武器不禁慢慢放了下来。
其实,这支“军队”并非乌合之众,乃是曾经叱咤天山南北的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百余年前,内外蒙古都曾留下了他们逐水草而居的身影和金戈铁马的痕迹。然而此时,在他们疲敝的身躯上却完全看不出草原帝国昔日的雄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土尔扈特部是厄鲁特蒙古的一支。1623年,厄鲁特蒙古四部联合击败了漠南蒙古在杭爱山以西建立的阿拉坦汗王朝后,准噶尔部首领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厄鲁特蒙古四部;土尔扈特部当时游牧在准噶尔部北边的塔尔巴哈台一带,由于不断受到准噶尔部的侵扰,不胜其烦的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决定迁移。
对于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迁移这一行动本身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迁往哪里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1618年,和鄂尔勒克派出了暗探,去寻找能够安居乐业的草场。
1625年,其中一名暗探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在离此很远的西方,有一条大河叫作伏尔加河,在伏尔加河的下游,有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场。那里原本是诺盖人的地盘,但诺盖人已经南下,迁到了亚速海甚至是希瓦草原一带,因此现在那里人烟稀少,可以称得上是无主的地盘。
和鄂尔勒克痛下决心,要带着土尔扈特部离开这已不再美丽的天山草原,前往未知的西方。
在经过长达3年的准备之后,1628年,绝大多数土尔扈特人在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离开了塔尔巴哈台,随行的还有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和辉特等几个部落,共有5万户19万人。之所以说是“绝大多数”,是因为还有一小部分土尔扈特人仍然留在了天山草原。不要小看他们的存在,在很多年以后,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正是他们的后代促成的。
土尔扈特人的西行之路并不顺利,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要进行如此长距离的迁徙,对于其他民族来讲,既是诱惑,也是威胁。土尔扈特人一路击退了鞑靼人、诺盖人等大大小小游牧民族的袭击和堵截。他们足足在路上走了两年,1630年,在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之后,和鄂尔勒克和他的子民们终于到达了他们心目中的天堂。
安定下来的土尔扈特人很快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控制了伏尔加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地区,史称土尔扈特汗国。然而,俄国人的威胁很快就随之而来。推行扩张政策的罗曼诺夫王朝对土尔扈特汗国虎视眈眈。为了吞并伏尔加河中下游的广袤土地,俄国人决定对土尔扈特汗国实行限制通商和游牧的政策。不甘受辱的和鄂尔勒克以强硬的态度回击了俄国人的挑衅:他一再将牙帐向北迁徙,做出了战争的姿态。
1645年,和鄂尔勒克主动进攻阿斯特拉罕城,然而在装备精良又早有准备的俄军面前,土尔扈特人大败,和鄂尔勒克也在俄军的炮击中丧生。
继位的书库尔岱青不得不先后与沙俄进行了五次谈判,并最终表示愿意臣服于沙皇。他与其子朋楚克先后在位的25年中,韬光养晦,积极发展生产,扩充军队,清理其他势力,最终使伏尔加河中下游的所有厄鲁特蒙古人都统一于土尔扈特部。这两位汗王的治理有方,终于使土尔扈汗国在阿玉奇时期达到了鼎盛。
阿玉奇汗统治土尔雇特汗国长达54年。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阿玉奇汗首先将汗国内不忠于自己的势力一一击溃,其次又对周边的汗国发动了进攻,大大扩张了土尔扈特汗国的领土,从而在当时中亚地区几乎均已伊斯兰化的局面中,坚持了黄教信仰。
土尔扈汗国的强大使沙俄重新调整了对其的关系,不得不在表面上把它作为同盟国而非藩属国来对待。
阿玉奇对抗沙俄的最大倚仗,是故土的厄鲁特蒙古其他三部,以及远在东方的清廷。尽管土尔扈特人西迁了,但他们与厄鲁特蒙古的联系始终非常紧密,早在1640年,和鄂尔勒克就同书库尔岱青一同返回天山草原,与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各部首领共同制定了《蒙古一一厄鲁特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