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特有的密折制度是怎么回事儿

清代特有的密折制度是怎么回事儿

王云锦是康熙年间的状元,到雍正朝时已经年纪很大了。人年纪一大,难免就贪玩一些,王云锦也不例外。某天他在家中无所事事,便呼朋唤友来家中打牌。

开始的时候一切正常,谁知打了几圈之后却少了一张牌,众人到处找也找不到。缺了牌,自然是玩儿不成了。王云锦无奈,便收拾牌局,排摆酒席,和朋友们猜拳行令,喝酒取乐。

第二天,王云锦递牌子见雍正帝的时候,雍正帝很随意地问他前一天都做什么了,王云锦便把打牌未能尽兴,而后饮宴的情形如实说了一遍。

雍正闻听此言并无不实之处,便笑眯眯地从袖筒里抽出一张纸牌递给王云锦道:“你丢的是这张牌不?拿回家去接着玩儿吧。”王云锦接过来一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这正是昨天没找到的那张牌。

这个故事虽然颇为夸张未可尽信,但雍正对臣下的情况了若指掌却是确有其事。雍正并不是个喜欢说话、喜欢走动的人,他几乎每天都只是坐在宫中批阅题本和奏折。

清代特有的密折制度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足不出户而世事皆能洞明的呢?答案就在清代特有的密折制度之中。

所谓密折,也即秘密奏折,首先,从形式上讲,它是将要汇报的事情写在白纸上然后折叠,并加上封套或是匣子,只有皇帝和当事人才有权拆封,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泄密。

其次,从渠道上讲,密折并不通过内阁转交,而是由奏事人直接呈送皇帝御览,待皇帝批复之后——顺便一提,皇帝的批复用红笔写就,称为“朱批”——再直接发还给奏事人,这样就杜绝了内阁在其间上下其手瞒天过海的可能性。

最后,从内容上讲,按照规定,题本中只能汇报公事,而密折的内容则无所不包,从军事政治经济,到老百姓的街谈巷议,都可以写进密折。

不过,用密折奏事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待遇,需要达到一定品级官员才有“密折专奏之权”,或者皇帝也会赐予某些低级官员这一权力。

密折制度在顺治年间产生,但极少使用。到康熙时期才开始普及,“密折”一词也始于此时。

密折制度全面推行和强化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在康熙时期,仅有百余人有此权力;而雍正甫一登基,就赋予各省督抚们密折专奏之权。

此外,也有大量的道员、知府、同知乃至副将等中下层官员也有这一权力。至于原本就是朝廷言官的御史诸臣,雍正更是在上谕中明确要求其将上密折作为一种责任。

此外,中下层官员获得专折密奏的权力,使得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也有了监督权,并且,这种监督权通过皇权来体现,就确保了其能够较为彻底地被执行;而且,官员对于非自己本职工作也有权密奏,这就扩大了这种监督权的范围,这样上下级互查,平级的不同官吏也可以互查。

这种人人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多面一体的监督网可以有效地约束官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只有言官行使监督权,上级监督下级的状况。

不过密折制度也有其缺点,就是如果涉及众目睽睽的公事则罢了,倘若涉及少人所知的私事——例如诬陷他人——则密折的真实性就有待考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