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少年时代就已显示出了与众不同(2)
“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章,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王华实在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一个10岁孩子之口,连自己都不能不为之叹服。
弘治三年(1490),王守仁的祖父王天叙逝世,王华带着王守仁回家守孝,这段时间里,王守仁的全部身心都被一本叫作《近思录》的书所吸引了。
《近思录》是一部在理学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记载了朱熹与吕祖谦谈论周敦颐、程颐、程颢的著述时的622条所思所得。
在书中,朱熹提出了一个理念,那就是“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推究出事物的根本原理。因此,只要坚持“格物”,终有一天会恍然大悟,参透事物的本来面目,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
王守仁反复读着书中的每一句话,决心亲自一试。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姓钱的朋友,对着自己家后院的竹林,准备从竹子入手,体会格物的真谛。他们就这样在竹林边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除了死死地盯着竹子看,就是潜心思索。到了第三天,朋友精疲力竭,宣布放弃。而王守仁依然苦苦支持。到了第七天,他也实在坚持不住了。但是对于格物,他却依然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格出来。
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的典故。这次观竹格物的失败对于王守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之后,他大病一场。王守仁第一次发现,想做圣贤,提出全新的思想体系,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他距离成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