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是怎样说服燕王导向秦国这边的?
张仪很容易就说服了楚、韩、齐,但是还剩下一个国家,即合纵国的核心――赵国。赵国有庞大的军队,所以难以对付。秦国与它打了五次大战,却只赢了两次,足以说明赵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张仪告诉赵王,秦国有十五年不敢出军函谷关以东,这不能代表什么,因为秦国能屈能伸。秦国躲了十五年,对赵国的痛恨也就有十五年之多。
张仪说,苏秦“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最终遭到报应,被齐国五马分尸。苏秦死后,各诸侯国醒悟纷纷臣服秦国,参与连横的国家已经有魏、楚、韩、齐等国。既然合纵国已经瓦解,赵国势单力薄,如果继续与秦国抗衡,结果可想而知。赵王一看连横已经成为大势,只好顺势而下。
将赵国成功拉到连横大营后,张仪前往合纵的发源地燕国。此次游说燕国,张仪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建立连横大业,而是要进一步破坏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如果诸侯国之间互生罅隙,心怀仇怨,秦国就能坐收渔利。最后燕昭王听从了张仪的建议,侍奉秦国,割恒山脚下的五座城池作为见面礼。
背上燕国的五座城池,张仪回到秦国。一路上,张仪满面春风,欣然自得。但是还未到达秦国时,张仪就得到噩耗――秦惠文王死了。
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继位。不招人妒是庸才,张仪满腹才华,而且还得罪了朝中的不少人。如今张仪的靠山倒了,被他整治过的人开始接二连三地在秦武王身前中伤张仪,张仪不得不寻思脱身之计。
张仪告诉秦武王,齐国十分痛恨他,他到哪个国家,齐国就会攻打哪个国家。一旦诸侯混战,秦国就能坐收渔利。秦武王喜爱周朝的九只大鼎,张仪投其所好,出了一条能使秦武王“问”鼎的建议。
计划是这样的:张仪前往魏国,齐国一定会攻打魏国。待魏、齐大战,两国无暇他顾时,秦国可趁机出兵攻打韩国,穿过函谷关,径直向周朝国都挺进,周朝无力抵抗必然献出九只大鼎,天下就是秦国的了。这步棋,名叫“出三川,临二周,挟天子以令诸侯”。
秦武王很爱大鼎。怀着向往周朝国都已久的心,秦武王准备了三十辆豪华大马车,大张旗鼓地送张仪入魏。张仪刚刚进入魏国,魏国的城门还没来得及关,齐国大军就开到城墙下。齐宣王下决心杀张仪,所以调动了大量军队。
张仪告诉魏襄王,不用担心,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能挡千军万马。想退齐兵,必须见到齐王。此时齐军正要攻打魏国,魏国的使臣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放眼天下,与齐国交好的国家是楚国轻易入楚,因为楚国人比齐国人更恨张仪,因为楚怀王是被张仪间接害死的。于是,张仪派门客冯喜入楚,再通过楚国使者拜见齐王。
冯喜见到齐王后,反问道:“大王既然憎恨张仪,应该让张仪的生存没有依托才对,怎么反而帮助张仪增进依托呢?”齐宣王听后愣了半大,不明白对方空间想说什么。张仪躲到哪里,自已就打到哪里,怎么叫帮助张仪增进依托。
冯喜将张仪与秦武王的密谋告诉齐王,齐王幡然醒悟,火速撤军。张仪这一计,既逃开了秦国朝臣的谗言中伤,又杜绝了各诸侯国找他的麻烦,真是高明。在魏国待了一年多,张仪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