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和经学的兴起
汉武帝时,汉帝国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武帝继位后,各地推举出来准备做官的读书人,但凡是用法家和纵横家的学说干扰国家政治的,请一律斥退。
过了几年,窦太后去世,武帝召集各地有名的大学者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姓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非常被武帝赏识,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但他这个“独尊儒术”,并不是把其他学说都消灭,只不过表示儒家是国家所倡导的意识形态。
就像今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只能研究马克思主义,其他学派的学问也可以讲。
汉武帝独尊的是儒术,那么他是用什么手段去独尊儒术的呢?他设立了五经博士制度。现在“博士”的名称,就是从汉朝沿革下来的。
当时除了《乐经》失传以外,其他五经《易》、《礼》、《春秋》、《诗》、《书》都有博士。博士是解释某本经典的最高权威。
后来,汉武帝又采纳丞相公孙弘的意见,将博士由顾问官变成教育官。这样,儒家就控制了培训国家文官的教育权和选拔候补官员的考试权。
儒家变成国家意识形态后,儒学就向经学转化。什么叫经学?经学特指西汉以后,作为历朝历代国家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学说。
因而,假如一种学术要称得上经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它曾经支配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
第二、它以当时政府所承认并颁行标准解说的经典,作为理论依据。
第三、它具有国定宗教的特征,即在实践领域中,只许信仰,不许怀疑。
因此,儒家学派尊崇的、孔子亲授的五经,且得到在位君主认可的解释就成为经学。其范畴较孔子本来的学说——孔学为宽,但较儒学为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