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党项人在西北地区的迁徒与分布情况

唐代党项人在西北地区的迁徒与分布情况

唐朝和五代时期,在今陕北地区,分布有突厥、吐蕃、吐谷浑、昭武九姓胡、党项等民族,其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并于唐末以后上升为当地统治民族的是党项人。

党项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史称本“汉西羌之别种”。原分布于今青海东南至川西北绵延1500公里的山谷地带。唐时因吐蕃侵逼,才相继大批内迁。

唐代党项人

内徙后的党项,足迹所至,西自河西走廊,东到河东石州(今山西离石)。唐朝政府对这些不远千里而至的降附者,实行羁縻统治,仅关内道就设置了侨治党项都督府15、州51。

而这些羁縻府州,除侨治于灵(宁夏灵武西南)、秦(甘肃天水)、庆(甘肃庆阳)等州,因而不在今陕西范围之内,其余则基本上都置于关中以北的今陕北地区。

据《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侨治银州(榆林东南)境内的党项州有以“清塞”、“归德”为名者,而归德州都督则为吐蕃降酋论弓仁数代世袭。

弓仁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内降时率有部落7000帐,其降部不仅有吐蕃、吐谷浑人,更有大量党项人——这从以降部置党项州(即归德州)可知。

论弓仁卒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其归德州设置当上距圣历二年(699年)不远,这当是在今陕北设置的最早的党项州。接踵而置的党项州还有麟州(神木北)。

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根据大臣张说在过去的建议,割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十二连城)银城、连谷2县,设麟州以安置因叛乱而被朝廷打败了的党项人。可见,早在武周――玄宗时代,今陕北榆林、神木一带就分布着不少的党项人。

安史乱后,吐蕃乘河西陇右边兵东调平叛,在唐边防不修的情况下,进占唐数十州之地。党项或因不甘吐蕃奴役而继续东迁北徙,或因为吐蕃和唐叛将仆固怀恩等驱使而大批内寇,加之其他某些民族亦有同样的经历,于是出现了“凤翔之西,那州之北,尽蕃戎之境”的局面。

郭子仪由于担心散处盐(定边)、庆(甘肃庆阳)等州的党项、吐谷浑人为吐蕃所诱,“即表徙静边州都督(寄治庆州)、夏州(治今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乐容(寄治灵州)等6府党项于银州之北、夏州之东,宁朔州(寄治夏州朔方县)吐谷浑住夏西,以离沮之”。

这就是说,唐前期侨治于庆州境的曾领州24个的静边州都督府所管的党项部众,经再次迁徙后,也集中到陕北榆林至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一带。

《新唐书•地理志》谓,寄治银州的党项静边州都督府,“管小州十八”。——仅银州境的党项州就占关内道党项羁縻州总数的1/3强。徙银州以北、夏州以东的主要为党项最强部的拓拔氏,而其他以姓氏为部的党项人,也多有迁徙于陕北地区的。如与拓拔部迁徙的同时,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芳池州野利部也一并迁徙绥州(绥德)、延州(延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