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初年忽必烈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与成就
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土地的恢复。他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或是废耕田为牧场。把黄河南北的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组织军民在边疆屯田。
他这一保护农田、实行屯田的政策极大地保护了中原农耕经济。
接着,他又建立了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包括劝农司、大司农司等,专管全国农桑水利。他任命八位劝农官员开展支持农业经济的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并使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忽必烈还完善农业法规,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把管理农事、农桑兴废作为考核、察举赏罚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他重视技术指导,命人编成《农桑概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忽必烈除了在农业生产方面做足了功夫,在商业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以往很多皇帝不同,他对商人、商业行为不存在偏见,他的这种态度大大促进了贸易活动的发展。
在他执政期间,商业活动非常繁荣,对外贸易也很兴旺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货币,也大大促进了对外交流。忽必烈的经济措施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原本落后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忽必烈深知交通对于自己统治的重要性。他命人修复帝国道路,并在可能栽种的道路两旁都种上树遮阳,每隔一定的距离建立驿站,除了接待旅行的官员和外宾,驿站也用作商旅客栈。二十多万匹马分发给各驿站,用于帝国邮政。
为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他修复和开通了大运河,使大米经运河从中国中部运往都城。在他执政期间,中国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备的邮政系统。忽必烈做出的贡献自然不言而喻。
为了备荒,他恢复了国家控粮的政策。他命人建设粮仓,在丰年,国家收购余粮,贮藏于国仓,以应付荒年粮食短缺。忽必烈在都城到最后一共建有五十八个粮仓,可以储存十四万五千石粮食。他要求建立“慈善粮仓”(义仓),在灾荒年粮食歉收、谷价上涨时开仓免费分发谷物,救济饥民,为鳏寡孤独者提供粮食。
通过忽必烈的努力,元朝成了一个不仅疆域辽阔,而且能够兼容各种民族力量,经济文化都得到较大发展、交流的大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