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是干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机构?
翰林院是唐代设置的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
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机构呢?翰林院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社科院,也有部分中央书记处或者中央秘书处的职能。
唐初,在皇宫和政府部门,多设有学士机构。学士无品秩,地位不高,但得参与谋议,充作政府顾问,唐太宗亦间或请名儒学士起草诏书。
武则天因为对旧官僚不信任,常令“北门学士”居中用事,参决百司表奏,以分宰相之权。
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以中书省不能及时完成众多的诏令起草任务为由,成立了翰林学士院,负责一部分诏书的起草工作。
德宗在泾原兵变时逃避外地,中枢机务委命翰林学士陆贽起草诏令,时称陆贽为“内相”。此时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尚不严密,决策权还不固定。
永贞元年(805年)唐宪宗继位后,开始对翰林院进行强化和改革。在诸学士之上置翰林学士承旨,时称“院长”“翰长”,为翰林院首脑。
由于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都有草诏权,分工不明,宪宗乃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为两制,各置六员。
由于翰林院在宫禁之内,故称翰林学士为“内制”,唐后期中书省在皇城,故称中书舍人为“外制”。时内制重于外制,朝廷的制诰、诏令、赦文等都由翰林学士执笔,中书舍人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
这样,翰林学士的草诏权就被固定下来,翰林院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
总之,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宋朝后,翰林成为正式官职。但明朝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