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对名著阅读的具体考试要求是什么?

中、高考对名著阅读的具体考试要求是什么?

一是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

二是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学科名著考查篇目共9部:《论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明确名著阅读的考试要求,一方面提出对中外文学经典的要求,“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另一方面提出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的要求,“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名著阅读考查篇目共12部:《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中考名著阅读的考题通常会要求概述某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的故事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名著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对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名著的阅读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名著;了解与名著有关的文学常识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等等。

整体看,目前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外文学名著作品内容的了解情况,以及简要的阅读理解情况。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对作品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等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首次考查了考生名著阅读能力。

从考查篇目看,试题涉及《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考生必读的6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从考查内容看,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感兴趣的人物、印象深刻的情节,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和开放的空间。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经典作品的整体把握,即通读整本书,对作品的基本内容、主旨的把握。试题与阅读相勾连,考查考生对经典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的理解和感悟;

与微写作相勾连,在强调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鼓励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与表达。

整体看,高考语文学科名著阅读试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学生在真正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中、高考助力名著阅读,促使各学段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的意识和习惯,让名著阅读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