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怎么正确解释《中庸》?

中庸是什么意思,怎么正确解释《中庸》?

《中庸》一书全文3 600字,一般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的。传说他作《中庸》还有很多故事,当然未必可靠。

有一本书叫《孔丛子》有一段记载,说子思到宋国去,有一次和宋国大夫乐朔对话。乐朔是个高官,学问不怎么样。但一般高官总认为自己学问很大,既然我做到高官,真理一定在我手里,这是中国的传统。

中庸是什么意思

子思当时已经是大学者,到宋国来,乐朔要附庸风雅,就接见他,不谈别的,谈学问。他说,你的老祖宗孔子整理了《尚书》。我看《尚书》中有关尧和舜的部分还不错,后面的《秦誓》、《费誓》则都是模仿尧舜而已,所以没有什么价值。

子思说,“事变有极,正白当耳,假令周公、尧、舜不更时异处,其书同矣。”

什么意思呢?是说时代在变,当然应该根据当时情况来写。如果周公,尧,舜换一个时空,写法也一样会变。

乐朔又说:“凡《书》之作,欲以喻民也。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之辞,不亦繁乎?”《尚书》讲的道理本来是为了教育一般百姓的,所以应该简易为上,越通俗越好。但《尚书》却故意写得很难懂,不是很繁琐吗?

子思回答说,道是为有智慧的人去传播的。不是这样的人,道就没什么用,对他们讲也是白讲。你讲得再浅,他们也听不懂。

乐朔就以为子思是在侮辱自己,讲他听不懂,没有学问。回去就和手下说,这个家伙如此侮辱我,手下人就把子思关了起来。

子思感叹说,文王被关时作《周易》;我祖父在陈蔡地方被围困时作《春秋》。我现在被关在宋,难道可以什么作为都没有吗?于是就撰写了《中庸》49章。

这个传说可不可靠已经无法取证。但从思想内容来看,《中庸》应该是思孟学派的人撰写的。从子思到孟子都比较强调修身养性,强调内圣之学。

那么,什么叫中庸?郑玄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用中和的道理观察宇宙,观察人生,观察万事万物,就叫中庸。

但是,宋代理学家程朱的解释就不一样。程颐说,“不偏之谓中”,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不偏不倚谓之中。“不易之谓庸”,庸就是不可改变。

我比较倾向于郑玄的解释,从整体内容来看,就是讲中和这个道理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