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中的初读、重读和细读指的是什么?

阅读过程中的初读、重读和细读指的是什么?

1、初读

即快速浏览作品的整体内容和情节。初读时应把重点放在把握作品的内容上,在初读之后,能说出这是一本什么书,书中主要写了什么。

2、重读

是指在初读基础上的阅读,但不是简单地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而是有重点地阅读。

举个例子,如读《骆驼祥子》时,初读后,可能只记住了祥子为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

初读、重读和细读

重读时,要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例如第十八章中有一处环境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这一段描写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祥子祥子及周围人在烈日下的苦苦煎熬,值得反复阅读。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关注小说中对于老北京民俗、市井风貌等的描写。

重读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断受到启发,并在启发中获得新的见解。

3、细读

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精彩的章节从头至尾仔细地阅读。细读的重点在于细致,抓住微小之处细细品读,获得深入而个性化的理解。

细读时,需要做好笔记、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写下来,对疑惑处加以分析、推敲,直至领会。

还是用《骆驼祥子》的第十八章举例:“连祥子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这一语段详细地描写了祥子面对炎热的天气无力且难受,可又不甘心歇着、想多拉点活儿的矛盾心理,这个语段中的两个转折连词“可是”表现出祥子的矛盾心理,学生可以把这些连词画出来,并在文字旁边做些批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