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体裁是什么,都记载了哪些内容?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这种体裁是以本纪、列传记载的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史记》记载的内容从传说的中华民族最早的老祖宗黄帝开始,一直到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期,大概两千多年的史实,是一部通史.
但是,《史记》并不是按照时间排列的,而是以人物为中心,成为一个完备的系统。《史记》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二本纪
本纪又有分别,最初按照朝代来分,比如《夏本纪》、《商本纪》。因为越到上古,数据越少,不容易按照人物来分,所以一个朝代一篇本纪。年代越接近,资料越多,就按照人物来分,比如《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
这些本纪是以年月来记录国家大事,详述帝王的兴废,其实是全书总纲。到汉朝,每个皇帝有一篇本纪。皇帝一代一代怎么传,都有谁做皇帝,就清清楚楚了。
司马迁立本纪的标准,是按照实际掌权与否,而不是在位与否来决定。项羽没有做皇帝,但有《项羽本纪》。为什么给他立本纪?因为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到刘邦称帝前的七八年间,是当时中国的实际掌权者,所有号令都来自项羽。
三十世家
世家先叙述了先秦到西汉初年主要的皇后,外戚,还有诸侯国的历史,比如齐世家,魏世家等。这些诸侯统治了一个地区,所以司马迁就把这些人列为世家。
立世家是有标准的,不在乎在位年代的长短,也不在乎统治区域的大小,而是看传主是否有功或有德于天下,在当时历史中地位如何。
比如有一篇《陈涉世家》,他并非王侯,在位时间也很短,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为什么?因为他是首先发难推翻秦王朝的,最后亡秦的很多王侯将相也是他任命的。所以他有这个历史地位。
七十列传
上至王侯,贵族公子,官僚政客,下至社会底层的游侠,鸡鸣狗盗之流,算命的,唱戏说笑话的,只要有名,是某一行的杰出人物,都给他列传。
所以它反映的社会层面是很广,立体感是很强的。列传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写一个人物为主的,叫做“独传”,比如《伯夷列传》,有时也会扩展到两三个同类型的人。
第二类是写有传承关系,或互相有影响的两三个人物。把他们并列在一起,成为“合传”,如《管晏列传》,管子和晏子虽然相隔一百多年,但都是齐国名相。
第三类是可以归入同一阶层或类型的人物,叫做“类传”,如《游侠列传》,专门写游侠;《商贾列传》写做生意的商人。
第四类,写附近国家或少数族,如《匈奴列传》、《蛮夷列传》。过去中国人以自己为中心,自称中央之国,把东方的民族一律叫做“夷”,西方的叫做“戎”,还有北狄,南蛮。
列传的最后一篇叫做《太史公自序》,写自己的生平,自述家事,把他写《史记》的动机、态度以及为什么用这些体例都写下来。
十表和八书
除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史料外,还有一些零碎的资料怎么办?又有十表和八书。表是什么?以人物传记来记载历史,会没有时间概念。
为了帮助读者有时间概念,就列出表来。这完全是司马迁的独创。他用这个方法以简驭繁,给你一个提纲脉络,让你了解复杂的历史。
还有一些既放不进表,也放不进传记的,比如政治制度的沿革,天文历算的变化,思想学术的演变,经济制度的变革等,就放进八书。比如《天官书》是讲天文历法的演变;《平准书》是经济制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