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成语“噤若寒蝉”意思是由于胆小而不敢作声,出自《后汉书•杜密传》。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 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

杜密是东汉人。他本是朝廷官员,后来被革职。回到家乡后,他依然保持刚正不阿的本色,非常关心郡里的事务,经常向太守提意见。

不久后,原在外地当过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刘胜回家后闭门谢客,对家乡的事情漠不关心。他们二人的表现形成很大的反差。

太守王显反感杜密的行为,就找机会在杜密面前说:“刘胜太清高了,别人推荐他做官他不去,又从不多管闲事。”

杜密是个聪明人,怎能不知道王显话中的意思。他说:“刘胜深得太守礼待,本应该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可他却只顾着自己的名声,像冷天的知了一样一声不吭,这样做太不对了。我不同于他,我为太守提意见,只是为了让百姓过得好些。”

王显感到很惭愧,对杜密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1、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害怕而不敢说话。

2、应用示例: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