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的传说和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2)
茅台人得福于赤水河,对赤水河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谈起家乡的“淌酒之河”,自然还得叙说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河的神话般的故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远筹帷幄,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率领仅有的30000多人的红军,与蒋介石调集来的40万中央军和黔、川、滇、桂、湘、粤等地方军相周旋。
由于红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避实就虚,虚虚实实,出敌不意地四渡赤水河,使敌军被红军牵着鼻子,拖得疲惫不堪,想追又迫不上,想堵也堵不住。最后,红军甩掉围追堵截的敌军,渡过金沙江,实现了北上抗日战略大转移的目的。
茅台镇是红军3渡赤水河的渡口。1935年3月16日,红军用纤绳、铅丝拴住一条条木船作桥墩,老百姓卸下自己的门板,铺设桥板,很快就架起了3座浮桥渡河。”
今天,在茅台镇对岸拴过浮桥的黄桷树旁,一座巍峨的纪念碑的碑石上,镌刻着红军的这段光辉历史。它名为“赤水渡口纪念碑”,现为贵州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