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实现老年人健康长寿具有相当的难度(2)

老龄社会实现老年人健康长寿具有相当的难度(2)

除了年龄这个自然属性,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也有显著差异。澳大利亚一项关于女性健康的纵贯研究(世界卫生组织,2016)发现,不同经济收入的女性身体机能的变化轨迹不同,经济宽裕的人在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身体机能状况都要优于经济困难者,进入老年期后,经济状况好的人身体机能下降的幅度比经济困难者小。

国学者对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健康差距做过评估,发现居住在相对富裕社区的居民比相对贫困社区的居民平均要多活6年,贫困社区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差、环境限制等,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也比富裕社区短,最长可短13年。

与快速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总体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特点,制度保障在强调普惠性的同时,对保障人群的特殊性考虑不足。

与其他年龄人口不同,老年人是医疗卫生服务高需求群体,老年人发病后病程长,急症治疗后康复时间长,丧失自理能力后需要依赖他人长期照护,对此,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专门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二元分割,加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不均等,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差距显著。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比例为37.3%,农村只有27.7%。受经济条件和环境限制,农村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比城市老年人更强烈。

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高达16.5%,高于城市老年人的14.25%(民政部,2016),可见农村老年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尤为迫切。

除此以外,在我国城市内部,低收入、特殊困难群体、中下层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也很突出,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没有消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