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谓礼仪:不同场合下如何称呼他人

古代称谓礼仪:不同场合下如何称呼他人

称谓,也叫称呼,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在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关于称谓问题,古人对称谓是比较严格和规范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称谓大集合,供参考。

一、直称姓名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等等。

【称郡望】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家庭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二、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谷。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三、敬称、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四、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小子等。

五、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金钗:女孩十二岁。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朝: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