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演讲者,该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地演讲?
任何一个演讲者都希望自己在演说的时候能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这也是演讲大师制胜的法宝,是演讲者讲出魅力的根基。
但演说语言的深入浅出,并不与此相违背。事实上,这恰好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口才,因为任何语言艺术的运用,只有在让听者接受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效用。
1、语言要生动形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形容一个人胖,如果你只说此人很胖,实在很胖,那么,一点说服力也没有。
如果你说“此人体型宽大,我估计摔倒了都不知从哪头扭,”这样就更容易给人一种形象感。
契诃夫在描写胖子的时候,语言更为奇妙:“这个胖子胖得脸上的皮肤都不够用了。要张开嘴笑的时候,眼睛就要闭上,而要睁开眼睛看的时候,就得把嘴巴闭上。”
2、在演说语言中注入你的精神力量
|
有一位拉丁诗人曾说:“如果你想引出别人的眼泪,必须自己先悲感起来。”
的确,感情是形于内而发于外的东西,如果你自己做不到感情饱满,那么,自然感染不了听众,反而让人感到虚假、做作。
也就是说,要想感染别人,最根本的是使自己先进入情绪,进入状态,用心感知。
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演讲家,大都是富有活力和精神抖擞的人,他们具有超常的爆发力,
3、要善于思考
人是思考的动物。善思考,才能出观点、出新意。不思考,就会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就会老生常谈,提不出新思路、新见解。
同样,演讲过程中,如果你多加思考,那么,那些生硬的问题,自然就能找到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4、要“厚积薄发”
能将晦涩难懂的语言通俗化,不仅需要我们的嘴上功夫,更需要平时的积累。因此,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经验的积累。
茶壶里有饺子才能倒得出来,有深厚的积累和扎实的根底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效。
心虚气短、心浮气躁的人是无论如何也讲不到“点子”上的。因此,演讲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努力养成独立思考和多积累演讲语言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富有思想性和创造性,才能在演讲中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