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的具体战斗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军分兵四路,向后金进发,要消灭后金的努尔哈赤。
明军来势汹汹,努尔哈赤又岂会坐以待毙?这场大战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在范文程的运筹帷幄下,后金军已经撒下了天罗地网,静待明军入瓮。
明军共集结11万大军兵分四路向赫图阿拉进逼,意欲会师于后金都城。而努尔哈赤手中总共只有4.5万人马,虽然在准备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时便已经把军备准备充分,但相对于可以随时调拨全国武装力量的明政府来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努尔哈赤与之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努尔哈赤并不担心。范文程在了解了整个局势之后,提出一条“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并指出后金无须忌惮明军的强大实力,因为明军的内部矛盾,为后金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条件。
明军方面战略部署完毕之后,原计划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二月二十一日兵出辽东,然而天公不作美,自十六日起辽东普降大雪,明军出兵日期被迫推迟。但内阁首辅方从哲却无视天气状况,一再敦促杨镐出兵。
方从哲担心,一旦作战过久,那么庞大的军费开支势必会使本已千疮百孔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只有速战速决才是正道。在这些朝中大员眼里,一个小小的后金不足畏惧,根本无须大费周章。而久经沙场的杨镐方面清楚地知道天气因素会给作战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深入对手所控制的范围中去;再加上粮草迟迟未送到,更是无法出兵。
明军方面的文武双方各执一词,却没有想到正是因此而把出兵时间泄露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又让治下的汉族人充当间谍,深入明军腹地,把杨镐方面的作战意图、进军路线、兵力部署等各方面侦察得一清二楚。如此一来,战端未开,明军就已失胜算,陷入了被动局面。
再加上明军四路大军的将领之间早有罅隙,作为最高统帅的杨镐也无力约束,兼之明军战线铺开足有600里之广,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便,这对于分路配合作战来说是最为不利的因素。这一点,正是范文程敢提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因素。
明军西南路军由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率领,而努尔哈赤仅用500人便抵挡住了来自西南方向的佯攻;西路军则由杜松率队,4.5万(另一说为3万)人马正遇到努尔哈赤的主力部队,顷刻之间便灰飞烟灭,杜松也中箭身亡。
西路军覆灭后,努尔哈赤率主力北上,在萨尔浒山(今辽宁省抚顺市东)直接面对马林的北路军,又形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马林侥幸逃脱。
而此时的东南路军统帅刘尚不知道其他两路军均已战败,仍旧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恰恰陷入了后金军的包围圈。激战之后,刘命丧辽东。
李如柏方面被后金五百兵马阻拦在虎拦岗(今属辽宁省本溪市)之后,始终按兵不动。杨镐得知杜、马两路相继惨败,急命李如柏、刘在军后撤,而刘尚未接到命令时便已全军覆没,李如柏只得匆忙回撤。得知李部撤退的消息之后,努尔哈赤仅用了20名哨骑兵便将李如柏军搅得大乱,使明军自相践踏,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