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如何加强集权、把天下大权集一身的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一日,盛京。天命汗努尔哈赤已经驾崩19天。
此日,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及众贝勒、文武大臣聚会于朝,在皇太极的率领下焚香告天。三叩九拜大礼行毕,皇太极正式登基称汗,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被称为天聪汗。
次日,皇太极又率诸贝勒大臣对天地祝誓,祈求皇天后土“垂祐”,国祚炽昌。
盟誓完毕,皇太极为了表示对三大贝勒的敬重,又率众贝勒向他们拜了三拜,以示“不以臣礼待之”。
然而,皇太极与其众兄弟的盟誓也仅仅停留在了口头上。后金政权内部仍有些人对汗位觊觎之心不死,图谋不轨。这些人大多地位较高、手握兵权,甚至是八旗中掌有一旗的旗主,若听之任之,不仅会动摇皇太极的地位,也会威胁到后金政权的稳定。因此,皇太极决定加强自己的权力,削弱八旗贝勒的势力。
努尔哈赤生前规定实行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的制度,他对于后金政权统治的构想是以八旗旗主合议为政体。按规定,四大贝勒按月轮值,共同掌理国家机务。朝贺时,遵循礼仪,汗王皇太极须与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都坐北面南,共同接受朝拜。当时后金的政治,实际上是四大贝勒共同掌权,皇太极的权力并不大。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将大权握在自己的手中,皇太极逐步对努尔哈赤定下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改变“狃于积习”的情况,同时接受大明封建王朝的影响,仿照明制使后金政权日益巩固和完善,并进一步封建化,以适应将来夺取中原后统治全国的需要。
天聪三年(1629)正月,皇太极以“三大贝勒向因值月之故,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不便”为由,改为三大贝勒以下诸贝勒代理值月理政。这样,代善等三大贝勒不再值月,也就不能与皇太极一样来执掌国家的大事,他们的权力被皇太极“委婉”地削弱了。
为了进一步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势,皇太极又增设了“八大臣”“十六大臣”,他们有的与诸贝勒坐在一起“共议国事”,有的直接参与“佐理国政”,有的专门负责“出兵驻防”。
这些手段和措施,使君权得到了加强,但没有改变八旗并立的局面。汉官纷纷上疏,主张皇太极君权独揽。
对如何加强君权,解决好与八旗旗主的矛盾,皇太极时时权谋在心。不久,他根据汉官的建议,仿照明制,设立六部。
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仿照明朝的管理制度设立六部,以贝勒管部事。
后金六部,分吏、户、礼、兵、刑、工,一如明制,每部皆用一贝勒主管。六部各设贝勒一人,“管某部事”。在这些贝勒之下,还设有承政、参政、启心郎、办事、笔贴式等官。承政各设满、蒙、汉一人。承政之下,皆设参政(尚书侍郎)八人,只有工部设满族人八名,蒙汉各两名。办事、笔贴式,看事务繁简,各酌量补授。
皇太极直接面谕六部大臣,要他们奉公守法,按照自己的意旨办事。汉官说:“今六部已立,规模次第可观,伏乞上毅然独断。”皇太极立即采纳,于六部中添启心郎之职。启心郎的设置,有助于君权的加强,其职责是:见管部事的贝勒有不善行为,劝阻莫行,启迪他们勤于国事,忠于大汗。
六部的设置加强了君权,巩固了后金统治,为后金日后进取中原、夺取明朝政权做了准备,又使后金政权在封建化过程中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