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的逃亡路上,光绪与慈禧并不一样的心情

1900年的逃亡路上,光绪与慈禧并不一样的心情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洋人攻陷北京城,光绪与慈禧一路向西逃窜,但其实他的内心却是愤懑难当,一点儿也不想跑,与慈禧的心情大不相同。

据清人笔记记载,洋人进城之时,慈禧慌张逃窜,光绪却冷静异常地对慈禧说道:“亲爸爸,儿臣以为可以不必逃走。想那洋人本为友邦,对我大清并无恶意,此次出兵,乃是剿灭拳匪,不会对我有碍。儿臣请求亲自去东交民巷,与各国公使面谈,必定安然无恙。”

慈禧听了这话,只当光绪胡言乱语,并不理睬。光绪无奈,只好自己回到养心殿,盛装朝服,想要独自去使馆谈判。侍奉太监见光绪如此,大惊失色,连忙报告慈禧。

慈禧勃然大怒,亲到养心殿,一把扯去光绪朝服,逼着他换上粗布衣服,不许轻举妄动,随即便拉着他逃出宫去。

光绪并没死心,当慈禧一行人遇到前来护驾的岑春煊时,光绪再次提出了议和的要求。他要求岑春煊护送慈禧“西狩”,而他自己则返回北京,亲自与洋人议和。岑春煊不笨,知道慈禧断然不会让光绪离开她的身边,于是百般推脱。光绪终于未能成行。

到太原之后,光绪第三次提出了返回北京议和的要求,但仍未获批准。当慈禧决定继续西行至西安后,光绪再也忍耐不住了。在潼关,他愤愤不平地公开表态:“朕能走,洋人就不能走吗?这么走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就算去了四川,又能怎么样?太后老了,可以去西安躲躲。朕要回北京,否则战事不了,终究还是要倒霉!”

慈禧和诸大臣面面相觑,无言可对。然而第二天,慈禧仍然带着光绪继续西行。光绪甚至流下了热泪。

还有一种说法称,光绪到西安之后,仍然希望借助岑春煊的力量,将自己护送回京。某日他瞅准慈禧不在行宫,特意单独召见了岑春煊,正要转到正题上,慈禧突然返回。光绪当时面无人色,岑春煊也汗流浃背,知道此举极可能引起太后的猜忌,只好胡说了两句,匆匆告退。好在慈禧并未察觉,一场风波才过去。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可靠,因为依岑春煊的个性实在不像是会对慈禧有异议的人;但这也说明了慈禧彼时一味逃跑是多么不得人心。

当时清人普遍认为,假如当时光绪真的先回到北京主持和议,那么签订的条约肯定不会如后来的《辛丑条约》那么严酷,可惜大多数大臣都不明所以,至于慈禧,则担心光绪趁机亲政,在洋人的支持下剥夺自己的权力,故而也不肯松口。于是,最好的和谈时机便被慈禧白白浪费了。

不过慈禧深知:和谈,并不是不可以,可是要看由谁来谈。早在洋人刚刚入城的时候,没有离开北京的大学士昆冈等人就找到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让他“设法斡旋,以救眉急”。赫德建议由庆亲王奕勖出面,与各国“商议和局大事”,昆冈随即将这个建议传给了还在流亡途中的慈禧。

慈禧得信后,立刻下令让已经到达宣化的奕勖马上返回北京主持和谈。10月初,奕勖回到北京,在英军和日军的护送下他见到了各国公使。根据奕勖给朝廷的奏折看,奕勖不可谓不卖力,他在赫德陪同下,分别拜会俄、英、美、日、法、意、比西班牙各国公使,

“备述此次拳教相仇,致使各国动兵,并婉谢各国洋兵保护宗社臣民盛意”,十足的奴颜婢膝。可是战争进行得意犹未尽的各国公使根本懒得搭理他,纷纷跟他打官腔道:“尚未奉到本国国家训条,无从议办。”只是要求清政府赶紧转变对义和团的态度,“自行实力剿办,勿再贻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