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桓温先后三次北伐中原,其结果如何?

东晋时桓温先后三次北伐中原,其结果如何?

桓温( 312-373)是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明帝之婿,曾出镇荆州,掌握长江中上游的兵权。

永和三年(347年),桓温率军入蜀,灭李氏的成汉国,声威大振。他企图通过北伐,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先后三次进行北伐:

桓温先后三次北伐中原

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亲率步骑连破氐族苻健军,直抵长安附近的上(今陕西西安东)。当地居民“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日:‘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因军粮不足,桓温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

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打败羌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向晋穆帝建议还都洛阳;又建议自西晋末年南迁的士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

可这时上自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收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

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破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只得退兵。

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骑兵的追击,死者三万余人。

桓温北伐,恢复了部分失地,打击了氐族、羌族、鲜卑贵族的残暴统治,支持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反压迫斗争,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但由于东晋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破坏北伐,所以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追赠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