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

内阁为明清时期的中央中枢机构。明成祖朱棣上台后,命令解缙、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胡俨等进入文渊阁,为皇帝提供建议,称为“参预机务”,又称“内阁”。

此后,内阁的设置成为了定制,内阁制度就正式产生了。因此说,内阁是明朝设立的

内阁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最初,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等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只备顾问,很少有参决的机会,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阁臣得以参与机务。至明英宗时,阁臣取得票拟之权,内阁之权日重。凡阁臣皆称辅臣

内阁票拟之权由首辅(首席内阁大学士)独揽,成为首辅特权。虽然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明世宗时,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

明神宗早期,内阁权力达到顶峰,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其地位已经接近于现代的首相。

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军入关之后,清朝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

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均为从二品。

内阁大学士自定为正一品后,遂成为有清一代品级最高的官员,地位极为尊崇,被尊称为“中堂”,但内阁的权力愈来愈弱。

不过,自军机处设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