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影响与历史意义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称“澶州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
一、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
辽军南侵时,宰相寇准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主张坚决抵抗,且力主宋真宗亲往前线督战,以振士气。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质掠夺和政治讹诈,因大将萧挞览中宋军伏弩而死,士气大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
宋真宗只是希望辽军能够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了“誓书”,达成协议。
二、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三、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
1、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2、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3、澶渊之盟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