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瓷器业发展史
我国素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品种繁多、造型美观的瓷器,不仅是很好的日用品,也是独具风格的艺术品,深受世界人民的赞扬和喜爱。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我国制作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是在制陶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明的。陶器以粘上作胎,烧制温度在一千摄氏度以下,表面一般没有釉,胎质粗松,有吸水性,敲击声不脆,瓷器以瓷土作胎,表面施玻璃质釉,经一千二百度以上的高温烧成,胎质烧结,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弱,叩之作金石声。
早在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烧制“彩陶”;在四千年前,已靛烧制质地比较坚硬的黑陶和白陶。到了商代。又发明了玻璃质釉。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陶器,如瓶、碗、尊、罐、盘、瓮等,有很多是用瓷上烧制而成的,火候在一千度以上,器表施有较薄的青色玻璃质釉,有光泽,质地致密,叩击声清脆,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被称作“原始青瓷”,这就是原始的瓷器。
东汉末年,我国已烧制成功眙质细腻竖实。釉料厚而均匀的真正瓷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瓷器生产发展很快,由南方推广到北方,烧制技术也渐趋成熟,质量明显提高,数量、品种大大增加。北朝时烧制成功的工艺难度很大的白瓷(白胎白釉),更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唐代是我国瓷器生产的繁荣时期,烧制的青瓷,胎质细腻轻薄,釉色晶莹美丽;烧制的白瓷如银似雪,工艺精湛,有的已经接近高级细瓷的标准。宋代是我国制瓷技术完全成熟的时期,所产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上都有新的提高。当时生产的瓷器有蓝中带红或蓝中带紫的釉色,瑰丽多彩,宋代许多名窑的产品,在釉色和纹饰图案等方面各具特色;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瓷(也叫青白瓷),冰清玉润,白中泛青,更是瓷器中的珍品。
元代烧制成功釉里红瓷器和青花瓷器,青花瓷器是先在胎上绘成纹饰后再上白釉,烧制后呈白地蓝花,色调清新明快,这一品种直到今天还在生产,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明代的制瓷工艺更上一层楼,制成细腻洁净的精致白釉,为彩瓷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明代的瓷器色彩纷呈,单色釉(也称一道釉)瓷器有鲜红.翠青,宝石红、娇黄、孔雀蓝等品种;彩色瓷器更是光艳美丽,其中“斗彩”和“五彩。两种,为久负盛誉的佳晶。
清代的制瓷工艺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仿古瓷器真假莫辨,仿竹、木、石、牙雕等瓷器形象逼真,摹拟各种动植物造形的瓷器栩栩如生。
清代除了在单色釉和彩瓷方面又有改进外,还创造了驰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粉彩是在烧成的素釉瓷器上,用掺有铅粉的颜料绘画,经烧烤后,釉面呈现不同的色泽,浓淡协调,表现出明暗分明的立体感。珐琅彩是用配制的珐琅彩料,在瓷器上画出绚丽多姿的彩绘,产品在烧制前后的颜色完全一样。粉彩和珐琅彩都是极其精美的瓷器艺术珍品。
汉、唐以后,瓷器和茶叶。丝绸源源不断地经由海路和“丝绸之路”运销国外。十一世纪,我国的造瓷技术传到波斯,后又传到阿拉伯,十五世纪又传到了意大利。欧洲直到十八世纪才造出真正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