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懿文太子朱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的懿文太子朱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元至正十五年(1355),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的啼哭,他就是懿文太子——朱标。后来,朱元璋自称吴王,就将这孩子立为世子,一年后,明王朝建立,他随即被立太子。

朱标被立为太子后,便开始和明朝这个新生的政权一起成长。朱元璋为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继承自己打下的万里江山,可谓煞费苦心。当时无论是开国元勋还是后起新秀都兼领东宫官职,围绕在太子身边。

朱元璋还设立大本堂,令古今书籍充盈其中,四方名儒轮班为太子及诸王讲课,又选才俊之士伴读他们身边。朱标就在这样严格而正规的教育中,成长为一名满腹经纶、恪守礼法的储君。

洪武十年(1377),朱标22岁时,朱元璋下令,今后一切事项可让朱标处理,然后上报自己。朱元璋告诫朱标,创业之君因诸事亲力亲为,所以熟悉人情,凡事能处理妥当。而守成之君,因生长富贵,如果不在平日多加历练,很难有不犯错的。所以,朱元璋让朱标与群臣接触,听大臣议事,从而获得治国的训练。

朱元璋给了朱标“四字箴言”:仁,明,勤,断。朱元璋一生勤勉政事,兢兢业业,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和他一样,这就是社稷之福了。

与他父亲相比,朱标对治国的手段更倾向于怀柔政策,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事事以仁字当先,这与他的父亲很是不同。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朱标前往陕西视察,一是为了勘察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二是当时,秦王行事多有过失,朱标此行,也要就此调查一番。待朱标还朝后,献上陕西地图一份,并竭力为秦王求情,这才使秦王被放回属地。

史书称朱标天性仁慈,而朱元璋生性多疑,明朝建国不久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洪武四大案”,狡兔死,良狗烹,很多开国元勋都难逃一劫,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朱标对父亲的举措无法认同,在他看来,治国靠的不是杀戮,杀的人应该越少越好。他不止一次为那些被父亲判定有罪的人求情,这在别人看来是触怒龙颜的大忌,但朱标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百折不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