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陶瓷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西周的制陶手工业,已有不少考古资料阐明了其发展的水平。
以沣西张家坡遗址中的陶器为例,它分为早、晚两期,约与西周的前期、后期相应。早期的陶器以红色粗泥陶片为多,纹饰有雷纹、回纹、重圈纹、s形纹等印纹,亦常见红色或黑色磨光陶片;晚期的则素面片大增,磨光片不见。器型早期多尊、簋而无盂,晚期则常见盂。
张家坡制陶工场,陶窑的规模不大,火膛挖在地面以下,有烟囱和窑底相连。至于制坯过程,西周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早期采用轮模合制,进到中期以后多采用快轮法,产品也趋于规格化。下面谈一下西周的“原始瓷器”。
瓷器是用瓷土烧制的。陶工制陶,必挖陶土。陶土在地下、到处皆是。但有些地方的陶土色较白,质较细,烧出的陶器和一般陶土所烧制的色、质不同,这便是瓷器的萌芽。所以,这种纯粹、色白、质细的陶土,特称之为“瓷土”,以产于江西浮梁县高岭地方者为最佳,故也叫高岭土。
中国瓷土的分布,多在长江以南的江西、安徽等地方。北方张家坡遗址发掘所见的瓷豆、瓷罐,也可能是从南方交换转入的。
安徽屯溪两个西周墓出土了釉陶碗、盂、豆、尊、盘、罐等71件,与张家坡遗址所出的釉陶瓷是一样的。
专家经化学分析并作烧制、显微结构、x射线分析等鉴定,认为张家坡遗址所出的釉陶瓷碎片表面有青色或黄绿色的釉,烧成温度已达到摄氏1200度左右,硬度高、吸水性很弱,已接近瓷器。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瓷器。
这个结论目前还未取得一致,有人称之为“釉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