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是一部什么书,是由谁编的?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位作者的七百余篇名作,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集。
《文选》全书三十卷,收录自先秦至齐梁间七百余篇作品,全部按文体分类编排,每类所选,都是当时的名篇佳作,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文选》一共分三十七种文体,分别是:
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
这样的文体分类较曹丕的“四科八目”、陆机的十类已经细密了许多。昭明太子在序文中提到,《文选》的选录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说明《文选》是既看重思想内容,又注重辞藻文采的。
《文选〉中辞藻华丽、声律和谐的楚辞、汉赋和六朝骄文占比重很大。自隋唐以来的一千多年,《文选》一直广受重视,以致于对《文选》的注释和研究发展成“文选学”。
《文选》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树立各类文体的典范。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文选》始终是一部被后人广泛深入研究的典籍,关于《文选》的研究,被称为“文选学”或“选学”。
唐代李善对《文选》的典章制度和名物训诂做了考释。玄宗时期,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等五位文臣为《文选》做注解。宋代将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刻成一本书,统称《六臣注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