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是否只需要完成必考书目的阅读任务?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高中课标》明确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高等学校择优录取高中生的考试,因此仅仅完成高考语文必考书目的阅读任务,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高中课标》还强调“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精神世界”,明确指出学生“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并且列举了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篇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
诗歌,如毛泽东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的作品。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散文,如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反映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可以从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因此,高中教师要以《高中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正确看待高考阅读测试与日常阅读学习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足够的阅读量是阅读素养得以提升的基本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能力,这也是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