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本怎样的书籍
《战国策》这本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韩、赵、魏以及宋、卫、中山等十二个国家的历史,分不同国家依次编写,大概十二万字。
《战国策》用过的书名很多,有《国事》、《国策》、《短长》、《事语》等。大概是秦末到汉初人根据各国史料编写而成的,有六七种版本流传。
到了西汉中期,有个王公叫刘向,他对中国文化贡献很大。他不去争权,也不去发财,而是整理古籍,很多古籍都是他点校的。
他在皇家图书馆发现六、七个不同版本的《战国策》,内容混乱,文字残缺,多有重复。他就根据国别,把相同的史事归纳在一起,重复的内容删掉,残缺的补齐,最后整理成书。
刘向编的《战国策》经过战乱散失了一些。到了北宋有个曾巩,是古文大家,位居相国。经过他点校后,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今本《战国策》。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帛书里有部分内容类似今本《战国策》。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研究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这部书共有27篇,325行,11 000多字,其中11篇的内容和今本《战国策》基本相同。另外有16篇佚书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四库全书》也没有。说明刘向编书的时候也没看过这些资料。
因为马王堆墓是汉初的,说明这些资料是原本有流传,后来失传的。所以说今本《战国策》是有根据,可信的。
中国文化传统里从来就是把仁和利对立起来的,所以《战国策》得不到重视,很少被提起。但其实《战国策》的价值很高。
《战国策》最重要的是文学成就。它的文字不仅精练,而且很华丽优美,讲究修辞,运用很多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很多成语和典故,比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都是出自《战国策》。当时的谋士都擅长运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说服国君。
清初有个学者陆陇其评论《战国策》说:“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
这部书是很好的文学欣赏作品,让人看得很舒服。当然它的内容则很容易教坏人。因为它教你怎么讨好上司,怎么揣摩人的心理,怎么挑拨离间,所以说它足以坏人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