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从哪里入门
学国学,要从学文言文的字、词、句、篇开始。现在弘扬国学的口号叫得很响,其实,全中国能有几百多人把国学真正传承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
讲弘扬国学并不容易。为什么呢?载体没有了。自从废文言文以后,这个载体没有了。
中国人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人类的口语,大概三十年就变一变。三十年前很多语汇,你现在已经看不懂了,更不要说三百年前的口头语了。
例如英文,现在大部分英语语系的人都无法看得懂古英文了,要专家才能看懂。拉丁文也是一样的。经过上千年演变下来,那些古文献已经只有专家才能看得懂,一般人已经无法理解了,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在变化的。
我们祖宗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把口语和书写语分开。口头语言就让它随着时代生活在变,但书写的时候用文言文,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有这个稳定性,所以在一百多年前,西学进来以前,只要有个初中程度,在私塾读过四五年书的人,读两千年前的古文献,如四书五经啊,都没有什么问题,都读得懂。
平常不识字的人用的是口语,只要一识字就是读文言文,小孩子背诵的也是文言文。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废文言,提倡白话。提倡白话,原意是不错的,目的是文化普及,让更多人可以读书写字。但提倡白话文,不必要废文言啊,可以双轨制嘛。
现在,我们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加起来读的文言文,大概就二三十篇。于是就没有文言文基础了。不要说写,读懂都很难了。
有些人不服气,说读得懂了,但让他一字一句地解释,就不懂了。因为没有真正读懂,只是好像读懂了,似是而非。
我举个例子:“孟子去齐”的“去”怎么解释?有些人会说是到齐国“去”的意思,因为现代汉语中是这个意思。
但在先秦的时候,这个“去”从来没有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只有“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孟子离开了齐国。如果你不是一字一词地去解释,而用现代的意思去套,似乎能读得通,你就觉得读懂了,其实意思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