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地区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
古玉门关的变迁、河仓城的兴衰、丝绸之路的转移,都说明这些人文景观在变化。其实,这些变化也并不仅限于敦煌地区。在敦煌以西的罗布泊与楼兰发生的变化更为明显。
据记载,其为“沙碛之地,绝水草难行,四而危,道路不可标记。”因孔雀河人罗布泊的水道已经断流,水草茂盛的古道已完全荒芜。丝绸之路已北移,兴盛的原楼兰也随之衰落而变成废墟,逐渐为沙丘埋没。
在敦煌以东,从祁连山流出的黑河,流经张掖、高台,绕合黎山转向北,流经巴丹吉林沙漠,成为弱水,其下游积水形成面积相当辽阔的居延泽内陆湖泊。弱水又名溺水,因河水补给多时,则地表出现明流,河水补给少时,则地表无径流,潜伏于地下成为暗流,蒙古语称其为额其纳河,意为幽隐,指河水时隐时现。
汉时在黑河中游设张掖郡,在弱水下游近居延泽处设居延治,屯田、建烽塞以御匈奴。唐时,弱水下游注入居延泽,河道向东北方向摆动,致使汉代聚落的衰落,其东南处唐至元时的聚落的兴起。由于下游的屯垦及气候变化,注入居延泽水量剧减,居延泽终于消失。
屯垦不仅破坏植被,使大片土地裸露,而且引水开渠,沿沙淤塞,河床升高,河渠改道,遂使新垦区出现,旧垦区被流沙湮灭。另外,居延塞的消失,上游来水剩余部分遂转注其西北低地,形成嘎顺诺尔与苏古诺尔,但其面积远小于古居延泽。
祁连山北麓诸河相连形成的山麓绿洲成为威武发展的基础。诸河汇成的石羊河,汉时在其末端形成休屠泽和猪野泽。清以来,这些内陆湖不仅消失,河道亦后退。酒泉由于位于祁连山西北段,降雨量少,山麓绿洲的水源只能主要依靠祁连山中流出的北大河发展农业。该河下游水大时则进入弱水,水少时即断流。
安西绿洲是靠祁连山流出的疏勒河,下游曾形成冥泽。敦煌绿洲是以祁连山流出的党河作为灌溉水源,下游亦成汇集为哈拉湖。这两个内陆湖,现今都已消失。